查看原文
其他

冰岛的冰川“挂了”,中国冰川还好吗?

守护冰川的 中国气象 2021-05-30


最近,冰岛举行了一场颇为特殊的葬礼,这场葬礼的主角是冰川。


8月18日,一个大约100人规模的团队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东北部一座火山顶上,为痛失700岁高龄的Ok佳库而哀悼。



在举行仪式的冰川地形上,放置了一块铜质纪念牌,上面写着给未来的一封信。


致未来的一封信:

Ok是第一个痛失冰川地位的冰岛冰川。未来200年,我们所有的冰川预计都将和它走一样的道路。这个纪念牌匾就是为了承认我们知道目前正在发生的情况,承认我们知道需要做些什么。如果我们曾经有所作为,Ok冰川不会消失。

                                              2019年8月

二氧化碳浓度百万分之415                “墓志铭”


在这一百人的纪念队伍中,包括了冰岛总理卡特琳•雅各布斯多蒂尔,以及环境部部长和爱尔兰共和国第七任总统玛丽•罗宾逊。众人皆希望通过此次仪式,来警醒和呼吁人们关注环境恶化。

事实上,欧洲在今年夏天经历了有史以来最炎热的高温酷暑,而对于气候开始出现极端化的改变,冰岛感受到的不只是高温,还有冰川的消逝。


而地球另一端的南极洲,则被指出冰川融化速度是20世纪80年代的6倍。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1月14日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南极洲冰体1979年至1990年平均每年减少440亿吨,2009年至2017年每年减少2780亿吨。



看完这些,也许有人想问,我们中国的冰川还好吗?


我们中国的冰川,还好吗?


请横屏观看 ↓

嘎隆拉山冰川。郑海兵 摄


中纬度带上的冰川第一大国:中国


《中国国家地理》曾做过盘点,我国是中低纬度带冰川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国家。


据2014年12月发布的《第二次冰川编目》统计,中国现有冰川48571条,总面积51480平方公里,估计冰储量5600立方千米。


图来源于《中国国家地理》


通过对比第一次冰川编目的数据,科研人员发现,随着全球均温不断上升,中国冰川呈现出加速消融趋势,1950年代以来,约82%的中国冰川处于退缩状态,面积缩小了约18%,储量减少约20%。


来古冰川群-雅隆冰川末端冰崖。王永杰 摄


中国的冰川,包括境内冰川和雪山,主要分布于中国西部,包括西藏、新疆、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省区。从山系及更大的空间尺度来看,主要分布于天山和青藏高原,其中青藏高原冰川分布最为集中。


青藏高原过快的升温速率加速了冰川融化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地区是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强烈的区域之一,近50年来青藏高原的升温速率是全球同期平均升温速率的2倍,液态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这样的环境加速了冰川的消融。


请横屏观看 ↓

廓琼岗日冰川。郑海兵 摄


有数据显示,从1976年到2013年,青藏高原冰川面积减少了3200余平方公里,约占其整体面积的7.3%。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栋院士的研究发现,虽然青藏高原的冰川面积总体在减少,但仍有部分冰川呈稳定增长态势。


纳木错和念青唐古拉山脉冰川。刘翀 摄


如喀喇昆仑山脉的冰川近年来增加趋势显著,其异常的变化吸引了众多科学家进行研究。


但不能否认的是冰川消融已是大势,如藏东南地区和喜马拉雅东南缘的冰川消融剧烈。


雅隆冰川末端崩解的大冰块坠入冰前湖。王永杰 摄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冰川,中国科学家在行动。他们每年都要上高原测量冰川厚度,结合遥感监测到的冰川面积,计算出冰川体积,以研究多年来青藏高原冰川的变化。


仁龙巴冰川考察。王永杰 摄


冰川动态监测,气象部门在行动

南迦巴瓦冰川。刘翀 摄


西藏自治区气象局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副高级工程师拉巴卓玛表示,目前西藏高原冰川监测主要以陆地资源卫星、高分数据、数字高程模型以及哨兵数据等遥感影像资料,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及遥感技术,对冰川面积、冰川物质平衡及冰川流速进行监测分析。


色普岗日冰川。刘翀 摄


研究发现,总体上西藏高原冰川呈退缩趋势,尤其是冰川末端退缩显著。


气温对冰川变化更敏感。


米堆冰川。刘翀 摄


米堆冰川位于藏东南的念青唐古拉山与伯舒拉岭的接合部,这里也是我国海洋型冰川分布最广的地区。


分析1984年-2018年35年以来西藏波密县米堆冰川的面积变化,发现冰川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冰川末端及消融区边缘退缩最为明显。



1984年-2018年西藏波密县米堆冰川面积空间变化


普若岗日雪山位于那曲地区双湖县东北部,是羌塘高原内部最大的雪山。


研究发现,1976年-2018年,普诺岗日冰川总体呈退缩趋势,近42年冰川面积退缩36.14平方公里。


1976年-2018年普若岗日冰川空间变化图


2015年,那曲地区气象局在普若岗日冰川附近建设自动气象站,为冰川区域气象要素监测和数据积累奠定基础。



杰马央宗冰川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边缘的喜马拉雅山中西段交界处,是雅鲁藏布江的正源。


研究发现,1976年-2018年,杰马央宗冰川42年共减少1.59平方公里,冰川末端退缩明显。


1976年-2018年西藏杰马央宗冰川空间变化



冰川融化的境况同时发生在我国西北部的新疆,多年连续的监测数据表明,闻名遐迩的天山“一号冰川”也表现出加速退却的趋势。


2019年5月22日1号冰川。李继辉 摄


天山“一号冰川”距乌鲁木齐市约120公里,是世界上离城市最近的冰川。


据地处天山“一号冰川”近旁的大西沟气象站监测数据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1961年-2016年的56年里,“一号冰川”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已升高了1.6℃。


1961-2016年“一号冰川”地区年平均气温变化


乌鲁木齐市气象局副总工程师普宗朝表示,天山“一号冰川” 退缩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气温升高;大雨和暴雨等液态降水明显增多,不利于冰川保存。


研究表明,1961年-2016年的56年来,该地区年降水量已增多了121.0毫米。                                                                              

1961-2016年“一号冰川”地区年降水量变化


根据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1962年-2015年,在同一地点对“一号冰川”消融变化情况拍摄的图片进行对比分析表明:20世纪60年代,“一号冰川”东、西两支冰舌十分深厚、饱满,二者末端完全交汇在一起,且交汇面积很大;到20世纪80年代,冰川明显变薄,东、西两支冰舌末端交汇面积大为缩小;1993 年,两支冰舌完全分离。


之后,虽个别年份由于冰川物质平衡出现正值,东、西冰舌再次连接(2005年),但总的趋势是冰川持续退缩,东、西两支冰舌“渐行渐远”,末端距离逐渐增大,2009年以来,冰舌末端距离增大的速率有进一步加快的趋势。




2019年6月29日1号冰川。李继辉 摄


愿这美景永不消逝


南迦巴瓦冰川。刘翀 摄


愿“亚洲水塔”安好


嘎隆拉冰川。赵阳 摄


愿她川流不息,却又巍然不动




推 荐 阅 读



中国气象报社出品


策划监制:段昊书

本文作者:谷星月

图片来源: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研究所、乌鲁木齐市气象局、青藏科考、《中国国家地理》、中科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网络

微信编辑:壮实

投稿咨询:010-58993075(段老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